幼儿教育剖析:我的孩子不想要我了!谁的错?
你一定有过,或正在经历着这样的事情。你带着孩子出去,孩子看着别的小朋友手里的糖果或者玩具,目不转睛,然后过一会儿,转过头来看着你,眼睛里写着:想要!
你会怎么办?跟一个眼睛里写着欲望的还只会咿咿呀呀的孩子!
你可能会想:孩子还这么小,想要什么东西就尽量满足ta吧!
后来孩子长大了会说话了上学了,有一天ta从学校回来,跟你说:妈!我们班同学都有手机,苹果最新款的,我也想要!
你会怎么办?面对着孩子非常简单直接的需求!
你可能会想:我家条件也不比别人家差,别的孩子有的,我的孩子也得有!
孩子得到了他想要的玩具、他想要的手机,再后来,ta跟你说:爸,你能不能别开这辆破车来接我!你看我同学,他们家长开的都是宝马、奔驰之类的!我这样很没面子!
你会怎么办?孩子觉得你让他没面子了!
你可能会想:孩子的自尊心那么强,不应该伤害他的感情,不能让他自卑!
在你的持续妥协的骄纵下,孩子的欲望越来越大,越来越难以满足,如果有一天,ta说:你看我同学某某某,他爸爸是校长,我们班所有老师都对ta特别好,我不想要你这个爸爸了!我也想要一个校长爸爸!
你会怎么办?玩具可以买,手机可以给,车也可以换,但是现在,ta不再羡慕别人的东西,ta开始羡慕别人的父母!ta的欲望终于膨胀到了你的能力无法满足的地步!
这个时候,你是不是应该要认真想一想了:我是不是做错了?
你的确做错了!
你到底是在满足孩子的欲望,还是在满足你自己的虚荣?
孩子在跟他的同学、他的伙伴们攀比。
你是不是也在和你的同事、你的老同学攀比?
你看到同事小丽买了一个名牌包,有没有心里暗生羡慕,盘算着自己卡内的余额,有种老娘也要买一个的想法!
你看见老同学在朋友圈晒去国外度假的照片,有没有叫过你的老公,跟他说:老公,我们好久没出去度假了,你看谁谁谁又去国外玩了!
孩子看到别人有什么就想要,你也是!
你满足孩子的要求的同时,是不是在内心深处,你也是在满足你自己的虚荣心?满足你自己和其他家长之间暗地里的攀比之心和好胜之心?
再举一个更简单的例子:隔壁老王送孩子去学钢琴了,你是不是也按捺不住想要给孩子报个钢琴班?即便你家孩子五音不全!楼下刘姐家的孩子去上游泳班了,你是不是也跃跃欲试觉得应该让孩子去上一下?即便ta天生怕水对游泳完全不感兴趣!
一直无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?
孩子想要,你就满足,等有一天你不再满足ta的时候,ta会怎样?大哭大闹?歇斯底里?撒泼打滚也是极有可能的!因为ta已经形成了“我想要的东西爸妈一定会给我”的心理!心理落差会让ta质疑父母对自己的爱,同时ta也许也会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!
在家,父母满足ta,假如有一天ta的索取不再是冲着父母,而是冲着别人,又会发生什么呢?
所以,下一次,再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,你该怎么做?有没有一个标准答案?
首先,我们告诉孩子:一切东西都要通过努力来获取。爸爸妈妈要努力的工作赚钱才能为家人买房子、买食物、给孩子们买想要的玩具。每一分努力背后都是爸妈付出的劳动,应该被加以珍惜。
在此认识基础上,孩子提出的属于正常合理需求范围内的要求,我们都愿意尽量去满足。出于爱,我们愿意去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孩子的幸福感!
那么问题来了:什么是属于正常合理需求范围内的要求?
比如:孩子看到同学买了一双新跑鞋,也想要一双。而此时他的旧跑鞋也确实需要更新了,那么在可控的价格区间范围内,就可以给他最大的决定权。
此外,还有体验类的要求。比如:同学去哪儿玩了,或是吃了什么好东西了,他出于好奇也想去尝试一下。那么我们也会酌情量力去满足ta的要求。满足的方式未必一定是也带ta去同样的地方吃同样的食物,只要是也能给ta相似的让ta愉悦的新鲜体验即可。
小孩子想要的东西总是很具体,但其实他们远没有你想的那么较真。
对于超出合理范围的要求,你要让孩子清楚:
这个世界上,没有人可以得到所有他想要的东西,别人有的,你可能没有,但是你有的,别人也未必有。羡慕是相互的,珍惜自己拥有的,才会过得比较快乐。
作为成年人的我们,又何尝不需要把这个道理讲给我们自己听呢?